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

P4 “虽然心中有爱,但是爱,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,好像一个疼痛的伤口,没有纱布可绑。”

P5 “我们是两代人,中间隔个三十年。我们也是两国人,中间隔个东西文化。我们原来也可能再他十八岁那年,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,从此天涯淡泊。 日后的人生旅程,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——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?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,茹月色满怀,我还奢求什么呢。”

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

P13 “那‘愚昧无知’的渔村,确实没有给我知识,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,悲悯同情的能力。”

P14 “你们这一代‘定锚’的价值是什么?终极的关怀是什么?你认为美丽的热带鱼游泳也要在P乎方向吗?或者,你要挑衅地说,这是一个无谓的问题,因为热带鱼只为自己而活?”

第3封信 逃避国家

P21 “觉得德国是个不错得国家这种感觉是没有人敢显露,大家都要藏起来的。”

P25 “如果是五十个德国人在街上大喊‘德国第一;’德国万岁‘,会把人给吓死,第二天可以上《纽约时报》了,对吧?”

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

P37 “玩,可以说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。”

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地

P41 “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,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品味, 搞自己的游戏,设定自己的对和错的标准,一切都是小小的、个人的,因为,我们的时代已经不在有’伟大‘的任何特征。”

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?

P48 “这世上/没有真实世界这回事/只有谎言/迫使你设法穿越”

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

P56 “世界上那么多不公正的存在,怎么可能没有‘反叛’的需要?所差的只不过在于你是否愿意看见,是否愿意站起来,行动不行动而已”

P56 “至少,我清楚看见自己的生存状态,而且至少,我并不以我的生存状态为荣。”

第9封信 两种道德

P63 “这些国家里的人民,准许,或说要求,他们的政府把大量的钱,花在离他们很遥远但是贫病交迫的人们身上。”

第11封信 阳光照进你的路

P79 “对美的迷恋可以打败任何智者自以为是的心得报告。我只能让你跌倒,看着你跌倒,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,希望阳光照过来,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,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。”

第13封信 向左走,向右走

P93 “然而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,总是单向的;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,眼睛热切望着前方,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,揣摩,那地平线有多远,有多长,怎么一下子,就看不见了。”

第14封信 秘密的、私己的美学

P101 “流行文化经过时间的筛子,泥沙被淘汰,金块被留下,留下的就叫做经典或古典......” (文化,大浪淘沙)

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

P112 “所以我坐在这阳台上,细细回想我们共有的美好时光,把回忆拥在心里,是得往前走,但是直到我从哪里来。”

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?

P116 “‘逃民’被时代的一把剑切断了她和土地、和传统、和宗族友群的连结韧带,她漂浮,她悬在半空中,因为,她也许对这个世界看得特别透彻,因为她不在友群里,视线不被挡住,但是她处在一种灵魂的孤独中。”

P116 “她不要你和她一样,做一个灵魂的漂泊者——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,却是生活的苦楚。”

P118 “可是不管国家这种单位发生了什么根本的变化,有了或没了,兴盛了或灭亡了,变大了或变小了,安德烈,小镇不会变。泥土和记忆不会变。 我很欢喜你心中有一个小镇,在你驶向大海远走高飞之前。”

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

P134 “酒吧跟咖啡馆,在欧洲,其实就是社区文化。朋友跟街坊邻居习惯去那里聊天,跟老板及侍者也像老友。香港却显得很‘浅’——不知道这个词用得对不对。这里没有咖啡馆,只有蹩脚的连锁店星巴克和太平洋咖啡,要不然就是贵的要死其实根本不值得的大饭店。”

P135 “人跟人之间愿意花时间交流,坐下来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,为了聊天而聊天,在欧洲是生活很大的一部分,是很重要得一种生活艺术。香港没有这样的生活艺术。”

第21封信 文化,因为逗留

香港印象

P144 “那天很热,我背着很重的书,一条街一条街寻找,以为和台北一样,转个弯一定可以看到。可是没有。真的没有。去茶餐厅吧,可是那是一个油腻腻、甜滋滋得地方,匆忙拥挤而喧嚣,有人硬是站在你旁边瞅着你的位子。去星巴克或太平洋吧,可是你带着对跨国企业垄断得不满,疑惧他们对本土产业的消灭。不情愿在那里消费。”

P145 “我们在谈的这个所谓‘咖啡馆’,当然不只是一个卖咖啡得的地方,它是一个‘个人’开的小馆 ,意思是,老板不是一个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财团,因此小馆里处处洋溢着小店主人的气质和个性;它是社区的公共‘客厅’,是一个荒凉的大城市里最温暖的小据点。来喝咖啡的人彼此面熟,老板的绰号人人知道。如果因缘际会,来这里的人多半是创作者——作家、导演、学者、反对运动家......那么咖啡馆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舞台。”

P146 “这个城市,连群众示威的大广场都没有。群众示威,和咖啡馆酒吧里的彻夜闲聊一样,是培养社区共识的行为,对加深文化认同多么关键。示威游行,绝对是极其重要的一种‘逗留文化’。但是,香港是个没有闲人,‘请勿逗留’的城市。”

第22封信 谁说香港没文化?

P156 (读者来信)“在你们的文章中,一再提到咖啡馆,并说明欧洲的咖啡馆出过多少名人。我想来想去,的确想不出,中国历史上这么多著名的文人学者,有谁是在咖啡馆完成大作的。但,他们就因为没有在咖啡馆沉思过,就不能获得你们的认同吗?今天和今后,东方的咖啡馆还是无法和西方咖啡馆相比,但东方的文化今天的成就与未来,就肯定将因此而逊色和不被看好吗?” (个人感触:龙应台先生和安德烈先生来往信件中提到的咖啡馆,代表这一类能给人以文化气息,静下来逗留的场所。既然台北和香港都属于东方地域中受西方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城市,作为西方许多文化甚至文明诞生发展的一大影响因素,分布在各个城市角落里的这些充满个人气息的“咖啡厅”,理应也被吸纳进两个城市的发展洪流中。然而事实是,并没有。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过滤方式,这些文明根源的事物就这么被无情的抛掉了,不禁令人遗憾和惋惜。诸子百家以及之后几百年内的各个中国古代先贤,自然不是在咖啡厅里完成自己的大作的,可以是旷野的星空下,可以是周游马车上,但无疑,他们需要这样一个与他人,或者与自我,静下来,慢慢交流咀嚼的契机。西方的工业革命把生产力水平不知翻了多少倍,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自然被迫推着加速着,加速着。但是就是这么神奇,历史的车轮再快,也巧妙地避开了城市地一个个咖啡厅,保留了这一份每个人奢求地文化角落,这种保留是奢侈的,也是必要的。)

第26封信 孩子,你喝哪瓶奶?

P177 “你从坏的吃起,到明天,那好的也逐渐变坏了,结果你就一路在追赶那坏的,你永远在吃那不新鲜的苹果。你为什么不能就直接享受那最好的呢?”

P179 “请问品味是什么?它不就是细致的分辨、性格的突出,以及独立个体的呈现吗?每一件,都正好是贫穷所吝啬给你的,也是威权政治所剥夺于你的。”

P180 “如果太好的环境赋予了你美感和品味,那么它剥夺了你些什么?你的一切,是否其实有另一种的‘贫穷’?”

第28封信 给河马刷牙

P195 “对我最重要的,安德烈,不是你有否成就,而是你是否快乐。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,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了?第一,它给你意义;第二,它给你时间。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,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,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,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。至于金钱和名声,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?假定说,横在你眼前的选择,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、河马的管理员,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,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,或者狮子、河马的管理员‘平庸’。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,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,给河马刷牙。”

P195 “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,给你快乐。”

P195 “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,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,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。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,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”

P195 “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,而只是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,那么连‘平庸’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。‘平庸’是跟别人比,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。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,安德烈,千山万水走到最后,还是‘自己’二字。因此,你当然更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,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。”

第29封信 第二颗眼泪

Kitsch让两颗眼泪快速出场。第一颗眼泪说:孩子在草地上跑,太感动了!第二颗眼泪说,孩子在草地上跑,被感动的感觉实在太棒了。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,尤其棒! 使Kitsch成为Kitsch的,使那第二颗眼泪。——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》

“还好昆德拉说,那第一颗眼泪不是,第二颗才是Kitsch。”

第31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、跑得快

“‘你以后一定不能忍受城乡差距、贫富不均所带来的不公平。’也就是说,‘失败启蒙’给我的教训,不是打入‘成功者’的行列,而是,你要去挑战,去质疑‘成功者’的定义。”

第33封信 人生诘问

“安德烈:我想知道,你怎么面对人家总是期待你有思想、有智慧这个现实? 安德烈,一半的人在赞美我的同时,总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。我有充分机会学习如何‘宠辱不惊’。至于人们的‘期待’,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‘抵御’的东西,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。不知道就不要说话,傻就不假装聪明。你现在明白为何我推掉几乎所有的演讲、座谈、上电视的邀请吧?我本来就没那么多知识和智能可以天天去讲。”

第35封信 独立宣言

不繁文缛节,却也不失礼貌,给人以必要的人格尊重,这就是你要做的。

在时光里

“‘马克·吐温说,’安德烈伸手拿起一粒绿色的橄榄,放在嘴里,似乎在品尝,然后慢条斯理地说,‘我评判一个人的品格,不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高地人,我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低地人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