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ding
《暴力拓扑学》摘录
导言
P2 “暴力拓扑学首先要面对暴力的那些宏观表象,它们以排斥的形式登台亮相,即是说,它们在诸如自我与他我、内在与外在、朋友与敌人等两极化的紧张关系中得以发展,其表达方式通常都是表现式的、爆炸式的、群体式的、战争式的。远古的流血牺牲式暴力,嫉妒和复仇女神的神话暴力,统治者的杀戮暴力,刑讯暴力,皆属此类。宏观物理学上的暴力还采取一种更为精密的形式,比如通过语言暴力表现出来。”
宏观表象往往是以“排斥性暴力”的显现,但书中还提到“扩张性暴力”,脚注里也提及这二者亦译作否定性暴力和肯定性暴力。过于嘈杂的信息和交流压迫,即便不来源于他人的否定和对抗,也是一种暴力,而这种暴力在现代社会愈发变成主流。
P2 “伤害性语言所具有的暴力同物理(生理)暴力一样,向来以排斥性为基础,因为它具有污蔑性,它损人脸面,降人身份,或者夺人权利。排斥性暴力(negative Gewalt)与扩张性暴力(positive Gelwalt)是不同的,后者源于垃圾语言、过度交流和过多信息,即来自语言、交际和信息的成群积聚.”
P3 “今天的社会总是一再抹去他者或陌生人身上的排斥性。全球化进程恰恰加速了边界和差异的消失。排斥性的日益消除却并不等同于暴力的消失,因为除了排斥性暴力,还存在着扩张性暴力。实施扩张性暴力不需要敌对和统治关系。暴力不仅仅是过度的排斥,而且还意味着过度的扩张,也就是扩张性成群,它表现为过度的绩效、过度的生产和过度的交际,过量的关注和过分的积极主动。**扩张性暴力可能比排斥性暴力更为致命,因为它缺乏任何可视性和显见性,而由于其积极扩张,它还摆脱了免疫抵抗。**传染、病菌入侵和渗透这些排斥性暴力的典型特征,如今让位给了梗阻。”
P3 “后现代的绩效主体之所以是自由的,因为它不受迫于一个自身之外的统治机关。事实上,它同服从主体一样不自由。外在的胁迫是克服了,可却产生了内在的压力。绩效主体发展出一种抑郁。暴力一直存在,分毫未减。它只是转移到了内心层面。君权社会里的斩首制度,规训社会里的畸变,绩效社会里的抑郁,都是暴力拓扑学变迁的不同阶段。暴力将会愈益内在化、心理化,并由此隐遁其形。它一再剥除他者或敌人身上的排斥性,变为直指自身。”
第一部 暴力的宏观物理学
暴力的拓扑学
P10 “在血腥的戏剧里,君主的权力化身舞台上剑的权力,角斗表演于是成为帝王崇拜的一个本质组成部分。对杀戮暴力的夸张演绎,宣示了统治者的权力和荣耀......暴力在此毫无遮掩,它明显可见,它毫无羞耻,既不悄寂无声也不公然赤裸,而是意味深长,影响深远。无论在远古文化还是古希腊罗马时代,演绎暴力都是社会交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。”
P11 “前线代的君权社会是血亲社会,它的结束令暴力经受了一场拓扑式转变。如今它不再是政治交际和社会交往的一部分,它退回到次交际的、皮下的、毛细的、内在心灵的空间。它从可见转为不可见,从直接转为暗示,从生理转为心理,从战争式的转为居间的,从正面直击转为病毒性渗入。”
P14 “后现代的绩效主体不屈从于任何人。它本来就不再是一个屈服顺从的主体。它积极扩张自己,解放自己,成为一个投射物(Project)。这种主体向投射物的转变其实并没有导致暴力的消失。取代外部强迫的,是自诩为自由意志的自我强迫。”
分析其发展
P14 “这种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不可分。自从生产达到一定的水平,自我剥削就远比受人剥削更有效果,功能更为强大,因为,与自我剥削相伴的是,感觉自己是自由的。”
暴力的考古学
弗洛伊德认为死本能会制造出破坏性冲动,勒内·吉拉尔将暴力归因于模仿性对抗。韩举了竞争水和财欲两个例子来驳斥吉拉尔的观点。认为吉拉尔的“模仿性对抗”概念并没有把握暴力的本质。
P16 “竞争者之所以渴望水,并不是别人也喜欢水。暴力犯罪首先发生在对物的争夺上,这些物并非因为模仿性欲求才有价值,而是因为它们具有一种内在固有的价值。被争夺之物都是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之物。吉拉尔的模仿理论用在财欲上也是说不通的。我想有钱,并不是因为别人也想有钱,并非模仿的欲求才让钱有了价值。钱是一个特殊的客体,因为它就是价值......模仿首先涉及的是象征层面,比如语言或行为模式,所以并不一定会引发暴力冲突。”
暴力与宗教
P18 “暴力很可能是人类第一个宗教体验。”
P19 “远古宗教是一种情结,是同(在外向化至神圣高度之后的)暴力彼此互动的结果。献祭就是最为重要的互动形式之一......在远古文化中,暴力扮演了宗教交流的主要媒介。与此同时,人们就在暴力的媒介中同暴力之神交流。一旦暴力被当作神性体验,那么与暴力的关系就迥然不同于从前了。”
惩罚是对复仇的合理化
P24 “惩罚是对复仇的合理化,禁止了复仇的雪崩式膨胀,因为那会令复仇变得万劫不复。在远古社会,对暴力做出的唯一可能的反应就是以暴制暴。一个激进的的范式转移将惩罚体系同复仇体系区别开来。前者把暴力变成一种由个人承担的行为。它不再是非人格化的、以暴制暴的事件;它脱离了权力关系,被置于一个罪责关联当中。”
P25 “惩罚性暴力(Strafgewalt)放弃了远古复仇中典型的不审而判,不再令暴力逍遥于一切监管之外。审判和定向(Richten und Richtung)彼此决定。惩罚体系遵循的并不是复仇逻辑,而是调解逻辑,而调解逻辑产生于客观的法律关系。就此而言,惩罚体系阻止了暴力肆意蔓延膨胀,因为它不同于复仇体系,它意不在制造暴力,而在预防暴力。”
P26 “在现代社会,远古的暴力经济学并没有轻易消失。核军备竞赛遵循的正是远古的暴力经济学。潜在的毁灭力量像曼纳一样越积越多,为的是制造出力大无比和坚不可摧的感觉。从深层心理学层面看,远古时代的信仰——通过积蓄杀戮能力来逃避死亡——仍然奏效。”
巧合的是资本经济也显现出惊人的相似性,流进对于流血,大量财富聚集类比曼纳的手机。人们试图通过不断印刷钞票来逃避一些事情,比如经济危机。而拥有越多,人们就会有越多妄想,并认为自己掌控了越多能力来对抗死亡。
P27 “就连资本经济学也显示出同远古暴力经济学的惊人相似,不是制造流血,而是制造流金。在鲜血与金钱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似的本质。资本的运作方式就像现代曼纳一样,你拥有的越多,就越强大,越坚不可摧,甚至越妄想长生不死。金钱从词源上就已经点明献祭和狂热崇拜之间的关系......于是乎,金钱也好,资本也罢,都成为一种对抗死亡的手段。”
亚里士多德提示人们,纯然的追求资本应该受到谴责,因为那样做只为求生存,而不求美好生活。
P29 “资本主义经济学把活下来编程绝对原则,不关心生活是否美好。滋养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是一种幻象,即资本越多,生机越多,生存能力越大。将生与死蛮横地一刀切开,会为生活本身蒙上一件僵硬的幽灵外套。本该关注如何过上美好生活,却因担心活不下去而患了魔怔,或曰怕死癔病。把生活简化成生物的、生命机能的过程,让生活本身变得赤裸。”
P30 “一个被怕死癔病笼罩的社会,是一个活死人社会,既不能生,也无法死。弗洛伊德也清楚这种致命的幸存辩证法,所以会用这样一句话为《合乎时代的战争与死亡》一文作结:‘如果你想生,那么就先面对死。’”
《走吧——给L》北岛
走吧,
落叶吹进山谷,
歌声却没有归宿。
走吧,
冰上的月光,
已从河床上溢出。
走吧,
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,
心敲击着暮色的鼓。
走吧,
我们没有失去记忆,
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。
走吧,
路呵路,
飘满了红罂粟。
《鼠疫》摘录
《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》摘录
生命会是彩色的。